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53章 史上最严出口禁令,出许进不许出!

第353章 史上最严出口禁令,出许进不许出!(1/4)

目录

转眼,凛冬将至。

景泰二十三年走入尾声。

年终朝会上,耿九畴亲自做年终总结。

大明实现了全年没有一例饿死的案例,平均每人年消耗油料达到了一两!就是说,大明三亿人,一年内都吃到了一两油。

没有饿死的,又吃到了油,这是特别了不起的成就。

小农经济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情。

最惊人的是,人均消费一尺棉布。

等于说,大明百姓都能买衣服穿,而不是自己织衣服穿,这是消费观念的升级,也恰恰说明民间百姓兜里有了钱了。

也得益于棉花价格下降。

大明从今年年初,就在西域种植棉花。

西域本就有种植棉花的传统,从西汉时期就种植棉花,并出口给两汉,大明控制西域后,就打算用好西域的地方,大量种植棉花。

而西域种植棉花,自然带动了西域之外的胡部也跟着种植,出口给大明,棉花畅销内地,价格就被打下来了。

除了西域棉花外,大明还在宝州府和吕宋大规模种植棉花。

为了饿死吕宋土人,大明在吕宋不种一粒粮食,逼得土人只能跟野兽抢食物吃。

大明更是疯狂砍伐树木,对土人进行灭绝政策,一个不留,奴隶也不要,女人也不要。

明人吃的,全靠船支运送。

吕宋全是棉花地,移民过去的高价卖棉花,低价买粮食,日子过得非常舒坦。

宝州府则是一边怀柔汉化,一边种植粮食和棉花,对土人是边杀边抚,引导他们下山种植,变成汉民。

今年,宝州府竟出现了盈利,从吃中枢救济粮,到自负盈亏,还小规模盈利。

高明在宝州十二年,功劳巨大。

借着宝州之势,福建也一改原来颓势,种满了桑树,遍地是桑树园,大规模生产生丝,出现了几大生丝巨头。

福建一粒粮食不种,全种桑树,成为大明最大生丝基地。

这得益于两湖粮食供应,给福建十年时间自废武功,放弃了原有的生态模式,转型为桑树种植基地。

才有了今天的福建丝绸,福建茶。

广东和浙江,也有样学样,大规模放弃种植粮食,转而去种植桑树,寻找瓷窑,烧烧瓷。

这一点中枢并不反对,这样的富裕省份,若都牵绊在粮食生产上,着实是浪费了资源。

但中枢最多能支持一个省的改造,所以先浙江后广东,除非两省能一半改一半不改。

皇帝的意思是,广东和浙江,没必要都学福建去种桑树,可以全方位发展嘛,要利用好地域优势,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内地诸省的产业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中枢是要将低附加值产业,转移去边疆省,比如种植粮食,转移去东北,去婆罗洲、去暹罗,内地做高附加值产业。

这样一来,大明为了肚子问题,永远不敢放弃边疆省。

甚至,皇帝还在打算,边疆省实行单一产业结构,让他们必须依附于内地,才能生存。

哪怕有叛军占据一省,也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无法称王称霸。

“今年国库财政收入,超过了9000万!高达9126万!”

耿九畴一句话,震住朝中诸臣。

“财政税收最高的省,是江苏!”

“三甲是,江苏、浙江、南直隶,然后是广东、福建、北直隶、交趾、广西、山东和山西。”

“排行倒数的,分别是四川、云南、贵州、宁夏、蒙古、突厥、鞑靼。”

四川因为太小了,又地处内陆,还在筹备打仗,若算上重庆省,完整的四川是能排进前十的。

“上缴财税最多的府,是上海府。”

“然后是香港府、苏州府、杭州府和驩州府。”

“今年收入这么多财税,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分农业税都没收。”

“内阁已经拟定了旨意,景泰二十四年开始,停收农业税,并对产粮大省、大府、大县进行表彰奖励!”

耿九畴养了几年,身体愈发好转,今年就没去三亚过冬。

朝臣一片热议。

但李贤却愁眉苦脸,中枢收钱越多,他越没安全感,总担心万一断了商税,农业税又收不上来,大明岂不崩盘了?

和他一样担心的人很多,比如姚夔、商辂、彭时、李秉等人。

“诸君请静一静。”

姚夔挺身而出,跪伏在地:“陛下,老臣有谏言。”

“姚卿请讲。”朱祁钰猜到姚夔要说什么。

“陛下,老臣说实话,这商税收的老臣啊,心里空落落的,总感觉脚踩不到实处。”

姚夔苦笑:“大明一直都是收农税的国家,商税虽然有,但杯水车薪而已。”

“现在中枢要废除农业税,老臣就担心,万一商税收不上来了,日子可怎么过呀?”

入阁的朱英出班行礼:“姚阁老,您有些杞人忧天了,商税怎么会收不上来呢?”

“哼,商人什么德性你朱时杰不知道?他们偷税漏税,你能说一定就不存在吗?”

姚夔回身去看李秉:“李尚书,你说说,今年伱处置了多少偷税案?”

“1721起,这还是报到中枢的,地方会有多少呢?估计太多了,查不过来的多。”李秉是支持姚夔的。

“听听,一千多起呀!”

“还有不知道的更多,甚至中枢都不敢查。”

“现在中枢指着那些商人吃饭,商人成为了供养中枢的主力,他们会不会寻求政治地位呢?”

“会不会支持谁去当官啊?老臣认为是一定会的,人有了钱就会想权。”

“等这些商人支持者跃居中枢,那么中枢是吾等君子说了算?还是商人说了算啊?”

“还有,大明仅靠商税,那就是一条腿走路。”

“万一腿断了呢?商人觉得在大明没得到足够的利益回报,他们转头就支持别人了呢?”

“大明有能力诛杀商贾吗?”

“现在世界连通紧密,他们完全可以转移资产逃离大明,世界这么大,大明去哪找几个商贾去呀?”

姚夔这番辩驳,把朱英说得哑口无言。

“姚阁老说的对,大明全靠商税,就是一条腿走路。”

李贤接口:“走路最稳的,是四条腿走路的畜生,人靠两条腿走路,尚且不如畜生跑得快,若单腿走路,走不了几步,就得倒下。”

“而随着重商,民间已经被商人之风席卷,我华夏传统美德,已然不在。”

李贤愤然道:“尤其随着中枢愈发重视商贾,那么商贾必然会拿鸡毛当令箭,在民间作威作福,甚至寻求政治地位。”

“今年收入这些钱,老臣是欢喜的。”

“可眼前,确实一个深渊啊,稍有不慎,就要掉入深渊之中,老臣对未来感到忧愁啊。”

王复、李秉、商辂、彭时、林聪都跪在地上:“臣等皆认为姚阁老。李首辅此言甚是。”

林聪掷地有声道:“老臣说一句僭越的话,陛下在时,尚能镇住商贾,等陛下不在了,谁来震慑商贾?”

跪下来的臣子越来越多。

朱祁钰面沉似水:“诸卿先起来,谁有好办法?”

全都摇了摇头,没什么好办法。

“可否再收农业税?”有朝臣问。

彭时立刻摇头:“农业税杯水车薪,收的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一千多万,上哪收九千万去呀?以现在朝廷的开支,一千多万算不得什么,中枢近几年每年开支在五千万以上。”

关键是收不上来了。

免税成了习惯,就成既定事实了。

“微臣倒是有个办法。”余子俊站出来道。

“说!”

余子俊道:“商贾能做大,归根结底是中枢的支持。”

“倘若中枢不再支持商贾,转而自己下场,如市舶司一样经商,咱们做垄断生意,赚的肯定更多,自然能制衡民间商贾。”

“财政收入也增多了,民间商贾也就无法形成势力,动摇中枢统治。”

国企!

原来这年代就有国企的概念了。

商辂开口:“余侍郎低估了人性贪婪,若推行公办企业,资本为朝廷所有,那么谁会精心为公奉献呢?不止不会给朝廷卖命,还会挖空心思往自己口袋里面装钱,到时候除了亏本就是亏本。”

“没错,人不是圣人,尤其是底层百姓没读过圣贤书,心里只有私念,哪有朝廷?”

李贤认真道:“若推行公办企业,必然处处亏本。”

“中枢为了扭亏为盈,只能放开官制,让企业的人进来当官,可是,这就乱了吏治。”

“大明除了特殊位置,必须是进士才能当官的。”

“而考取了进士,谁会去什么企业里管事呢?就算去,他们懂经商吗?还不是外行指导内行,最后搞得一团乱麻?”

李贤把人性看得透彻。

其实两千年前的孔圣人就把人性看透彻了,并教给了学生,整理出了论语。

像朝臣这些家族,也经商,但他们本质是政治家族,政治才是第一位的,经商只是维持政治的一种手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手握百万雄兵皇帝让我交兵权 手握百万雄兵皇帝让我交兵权李夺七皇子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李夺七皇子手握百万雄兵皇帝让我交兵权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李夺七皇子 手握百万雄兵皇帝让我交兵权李夺七皇子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手握百万雄兵皇帝让我交兵权李夺七皇子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手握百万雄兵皇帝让我交兵权 开局一块板,苟成华夏之光 裴总太太科室男患者又爆满了 八零:被渣至死后我重生了
返回顶部